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刘伯温为何能逃过一劫?
中文名:刘基(1311年~1375年)别称: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字号:字伯温国籍:大明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代表作品:《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等爵位:诚意伯谥号:文成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国 籍:中国明朝民 族:汉族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职 业:皇帝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即位地点:应天(南京)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即位年龄:40岁在位时间:31年享 年:71岁庙 号:太祖谥 号:高皇帝年 号:洪武陵 寝:明孝陵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从微末起义得到能臣猛将相助,最终建立大明江山,成就传奇帝业。朱元璋在后世评价不一,有人对他的能力表示肯定,也有人批判他狡兔死走狗烹大杀功臣。
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当初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都被他找借口铲除,连坐诛杀京城血流满地。后世有流传一个“火烧庆功楼”的故事,说的就是朱元璋铲除功臣。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对开国功臣大封特封,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到了重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朱元璋却渐渐的对功臣不满,认为这些老臣权利过大,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利。自己在的时候还好,如果自己去世,新上位的君主恐怕会受到掣肘,所以朱元璋有了铲除功臣的想法。
他下令让人建造了一座庆功楼,这座楼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们深受感动,纷纷上奏称颂朱元璋的英明,他们却不知道朱元璋修楼另有打算。
在这些臣子中,只有刘伯温心里有所怀疑。因为这座楼的窗户修建的又高又小,实在不符合建筑美学。等到大楼建成之后,朱元璋下令将一干功臣武将全都请进楼里,举办宴会庆祝。
华灯初上,开国功臣们一批批相约来到庆功楼参加宴会。楼里一片笙歌,灯火辉煌,功臣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喝到兴起处不免回忆一下当初打天下的事迹。
在朱元璋的热情招待下,功臣们很快就喝得醉醺醺,不知今夕何夕。而刘伯温留了个心眼,在坐到朱元璋身边的时候,悄悄压住了一角龙袍。
等到大家都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悄悄离席。走的时候因为扯动龙袍衣角,刘伯温惊醒过来,看着朱元璋离开悄悄的跟了上去。
刘伯温很快跟着朱元璋出了庆功楼,而他才离开不久,就听一声巨响,转头那座富丽的庆功楼已经淹没在火海中。
参加宴会的功臣们,以及守卫的侍卫和宫女数千人全部在这场大火中丧命,只有刘伯温侥幸逃过一命。
原来朱元璋想要铲除功臣,宴会之前就已经事先命人埋伏好了火药和柴油。等到朱元璋一离开,就有人点燃了火药。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小说和戏剧中的故事。后世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故事是清廷刻意抹黑明朝所为。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的确造了一座楼,不叫庆功楼而叫忠勤楼。据说朱元璋经常和自己的心腹大臣在这座楼里讨论军国大计,庆功楼的故事可能是据此演变而来。
历史上没有庆功楼这座楼,也没有火烧庆功楼,但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著名的“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下令将胡惟庸诛九族,又牵扯到陈宁、涂节等大臣。洪武二十三年又将李善长、陆仲亨牵扯到此案件中,大杀特杀。因“胡惟庸”一案受牵连而死的人,前前后后有三万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开国功臣蓝玉也被朱元璋以意图谋反的罪名族诛,连坐被诛杀的人有一万五千多人。
就这两个案件,朱元璋就杀了将近5万多人,京都尸骨遍地,血流成河,骇人听闻。刘伯温是诸多功臣中,少见的逃过一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