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会选择和李治合葬 两人的感情有那么深吗
中文名:武曌(公元624.2.17~公元705.12.16)别名:武则天、武媚娘、武后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出生日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月17日)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职业:唐朝皇帝、政治家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神宫大乐》等谥 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年 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在位时间:690年-705年陵 墓:乾陵
中文名:李治(628~683)别称:小名雉奴字号:字为善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日期:公元628年逝世日期:公元683年职业:唐朝皇帝主要成就:开创永徽之治,灭高句丽、西突厥等,唐朝版图达到极盛,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峰,设立安东、安南、单于都护府年号:永徽、显庆、麟德、总章、弘道等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享年:五十五岁在位时间: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陵墓:乾陵
对武则天选择与李治葬在一起,是两人感情深厚,还是另有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古史亭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武则天的大名人人都不陌生,她从一个小小的宫人,一步一步走到了皇帝的宝座上,无疑是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但是她已经成为皇帝了,为什么不为自己修建一个豪华陵寝,非要和丈夫李治挤在一起呢?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虽然气派,但是自己睡一个陵墓岂不是更加宽敞,难道是因为她守寡多年太寂寞,想要找李治诉苦吗?还是夫妻生前恩爱,死后也要长相厮守呢?原因不止这些。
充满传奇的人生,因为李治的宠爱,她由才人走到了皇后的宝座
武则天能当上大唐的皇帝,这就说明她不是一个普通人,必定是有些背景和智慧在身上的。她出生于商人世家,虽然封建社会不鼓励经商,还有意降低商人的地位,但是架不住人家有钱,花费重金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气质不凡的大家闺秀。
武则天长大以后,应该也是风华绝代,气质超群。当时唐太宗大手一挥:"听说这个女子长得特别好看,朕马上就要见到她。"于是武则天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最开始就是一个才人,唐太宗叫她"武媚",后来大家传来传去,就都叫她"武媚娘"了。
武媚娘也许是长得太美,千年来都有传闻说不仅唐太宗喜欢她,连当时还是晋王的李治也对她爱得死去活来,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治就成了太子,他想着自己当了皇帝就要得到这个女人,果然他想尽一切办法,在继位后把已经按例出家的武媚娘接了回来,从此独宠她一人。
有了李治的宠爱,武媚娘一路开挂,不仅让皇帝废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而且自己还当上了皇后,只是那个时候她还不是一手遮天,朝中大事都是李治说了算。李治的身体一直不好,深受头痛病的困扰,慢慢地就开始让聪慧的武媚娘替他处理政务,称自己是天皇,武媚娘是天后,大臣们称之为"二圣临朝"。
武媚娘是一个很有手段的女人,很多资深的老臣都斗不过她,她也在李治长期给她的权力中,感受到了权力的好处,所以逐渐成了国家的实际领导人,然而她并不是祸国乱政,大唐在她的带领下,仍然是欣欣向荣。
李治在683年因病去世,死后葬入了乾陵,武媚娘看着深爱自己的丈夫离去,想必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她给李治立了一块述圣纪碑,自己也在乾陵立了一块无字碑,也许这就是她的暗示,百年之后,两个人要葬在一起。
贵为九五之尊,为什么不另建陵寝,反而和李治葬在一起
在李治去世后的很多年,武媚娘已经大权独揽,她可以控制大臣,也可以控制皇帝,没有人再敢叫她武媚娘了,武则天一步步走来,最终得偿所愿的成为了这个国家的皇帝,但是她在临终之前,还是特别交代,自己死后要葬入乾陵。
武则天之所以有这种想法,首先应该是出于她和李治的感情,当初李治力排众议,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回来,又把那些诋毁她的大臣全部赶走,她所有的权力,也都是李治因为对她的爱而无私的赠予她的,可以说没有李治就没有她的辉煌,如此用情至深的丈夫,当然值得她死后与其同葬。
其次是武则天年纪大了,她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雷厉风行,而是出于内心的柔软,想要让亲人来陪伴自己,这个时候她的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来到了她的身边,这让她感觉天下仍然是李家的,将来继位的也都是她和李治的儿子,只有自己葬入乾陵,才算是没有篡权自立过。
第三是武则天去世之前已经不是皇帝了,宰相张柬之发动了宫廷政变,武则天宣布退位,把权力还给了儿子李显,既然她已经退位,当然也就没有资格修建帝陵,只能和李治葬在一起,不过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无所谓了,反正死后都是要入土,葬在哪里都一样。
最后一点是出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武则天虽然是第一个女皇帝,但是女人称帝毕竟是混淆了尊卑秩序的,有违天理,是要破坏大唐的风水龙脉,让大唐提前灭亡的,所以为了江山社稷和千载名声,武则天必须要和李治"生同衾,死同穴"。武则天大权独揽仍然把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条,想必也想葬入乾陵,和李治讲述一下自己多年的不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