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为什么屠城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中文名:常遇春 别名:字伯仁,号燕衡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 出生日期:1330年 逝世日期:1369年 职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攻破大都,上都之战 官职: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封爵:鄂国公 追封:开平王 外号:常十万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国 籍:中国明朝民 族:汉族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职 业:皇帝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即位地点:应天(南京)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即位年龄:40岁在位时间:31年享 年:71岁庙 号:太祖谥 号:高皇帝年 号:洪武陵 寝:明孝陵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1355年他便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
他作战勇猛异常,据传一生从无败仗。朱元璋称其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这样一个开国名将,威武将军,人们提到他时,总离不开“屠城”、“早死”的字眼。人们都说他早死,是因为杀了太多的人,遭了报应。
那么常遇春到底杀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城呢?据说他,几乎每占领一座城池就忙着屠城,杀降更是常有的事儿。一次在睡梦中梦到平民们极力反抗自己,并被平民侮辱,于是愤怒的喊道“此地刁民,是在该杀”,当时手下的将士以为这是常遇春下达的命令,立刻进行了屠城。等他醒来,发现军士都不在军中,常遇春马上惊出一身冷汗,急令收兵,这时大军已屠城20里,戮杀平民无数,血流成河,满城尸横遍野。后世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大战导火索就是因为常遇春活埋了陈4000人。
另传1359年,常遇春在攻克九华山时,陈友谅军队近4000人被常遇春生擒。当时常遇春违背了徐达的意愿,私自将降兵杀了,埋在大坑里。他这样屠城、杀降的做法还曾遭到过朱元璋的劝告。据说,朱元璋曾劝过常遇春,如果每到一个城池都进行大规模的杀戮,那就算这个城市再多的人口,再广阔的土地,里面没有人,这也只能是一座废城。常遇春有没有将这些劝告听下去,就不得而知了。
常遇春为什么屠城、杀降呢?也许是因为他生性好杀,也许是因为为了摧毁敌军的军心,加速战争胜利。但是我们有一点能够明确的是,常遇春的确英年早逝,甚至还来不及享受政局稳固后的成果便在战争途中死去。
有人说他是因为四处征战,拖垮了身体,最终暴病而亡风,也有人猜测他是被朱元璋杀害的。还有人说,他相比于其他将领,死的如此之早,是因为他太过嗜杀,造下了严重的杀孽。纵观一部中国史,不管是白起也好,项羽也好,胡宗宪也好,都杀过投降之人,最终死的都很奇怪,所以民间有他的早死是报应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