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标关系那么好 康熙为何会闹出九子夺嫡
本名:朱标 别称:懿文太子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平陈迪家 出生时间:1355年10月10日 去世时间:1392年5月17日 祖籍:安徽凤阳 庙号:兴宗(追赠) 谥号:懿文、孝康皇帝 陵寝:明东陵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年号:康熙 庙号:圣祖 陵墓:景陵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国 籍:中国明朝民 族:汉族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职 业:皇帝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即位地点:应天(南京)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即位年龄:40岁在位时间:31年享 年:71岁庙 号:太祖谥 号:高皇帝年 号:洪武陵 寝:明孝陵
对朱元璋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古史亭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朱元璋和朱标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
历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都是决定一个朝代是否安稳的一大要素。连那些千古一帝们,都没法避免,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等。
一片乱象中,朱元璋父子却呈现出一派融洽的场景,这自然要问:为何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
其一:太子是否镇得住
皇帝是现在的老大,太子是未来的老大。所以这就要求,太子必须要有老大的气度和胸襟等,概括说来就是,能否镇得住。
朱元璋很早就开始培养朱标,这等于从小就确立了朱标的地位,让其他皇子自小就接受这个事实,产生非分之想的概率,明显要低了许多。这点康熙也做到了,老早确立了胤礽的太子地位。
但惋惜差距却出现在朱标和胤礽这两位太子的身上。朱标仁厚,处处有当哥哥的模样,比如当朱元璋要处罚秦王朱樉时,便是朱标从中斡旋,使得朱元璋放过了朱樉。
自然,朱标这样的哥哥,就会在兄弟中威望高,说话管用,老爸也喜欢——毕竟虎毒不食子,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子女和睦友爱。
相反再看胤礽,却是非常自私,没有太子风范。康熙第18子病死时,胤礽毫无悲伤之态,连戏都不演一下,气得康熙大骂道:“绝无友爱之意。”
同时,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掉后,康熙的长子胤禔,却向康熙提议:杀掉胤礽,若是你放不下父亲的慈爱和身份,我就替你办这事!
咱不说康熙的反应该多恼火,只从胤禔的这个表态中,就能看出太子胤礽,做得有多失败,根本镇不住!康熙这还没死呢,兄弟间就要手足相残。
不过这一条,也要考虑是否是一母同胞,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存疑),都是一母同胞。反观胤礽这就惨了,都是同父异母。所以这一条只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却非决定因素。一母同胞跟同父异母,是有根本差距的!
其二、皇上和太子的平衡点
这第二条,其实才是决定因素!朱元璋处理此事的最牛之处,就是给了朱标权力,让他老早就出来处理政务,但却并没有给他独立的资格。即,朱标身边没有形成太子党。这点也有朱标的功劳,更体现出了朱标的厉害之处,是父子两人平衡的关键点。
李世民和李建成,老早就形成了各自的党羽,但朱标身边的党羽是谁?几乎找不出具体代表人物来。因为朱标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了“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因此朱标这才敢跟朱元璋公开顶牛,哪怕让朱元璋异常恼火。
但恼火过后,朱元璋却更是信任朱标。因为朱元璋不傻,他明白朱标敢这样干,完全是出于公心,并不是为了维护他的私人小圈子。自然这样的太子,别说兄弟了,大臣都服气。
反观康熙和胤礽,却不存在这样的平衡点,比如康熙就曾公开表达出对胤礽的不满,因为“所定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且在胤礽身边还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比如代表人物索额图,这也是为何胤礽敢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的底气所在。
他认为自己羽翼丰满,老爸你该让路了!须知结党营私,历来就不为帝王所容,因为极大威胁了他的地位,自然康熙要急眼了。这其实是康熙没有处理好。从一开始,就给了胤礽极大的权力,失去或说,他没有建立两人之间的平衡点,结果闹出了九子夺嫡!
其三、其他皇子的能力问题
历来关于立太子这事,就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立长,一种是立贤。前者强调秩序,后者强调能力!而立长,是比较通用的办法,除非出现其他皇子的能力,明显盖过太子,那必然就会出现皇位的争夺。立长和立贤,也就成了争论的焦点。
朱标身后有朱棣,胤礽身后有四爷和八爷。但朱标其能力、威望等,完全碾压朱棣,所以朱棣,也就只敢在朱标去世后,才敢蹦出来争夺。
反观胤礽论能力,比不过雍正,论威望又几乎没有。这自然就开启了“立贤”这条路。康熙对此也看得很清,所以这才废掉他,最终是走上了“立贤”这条路。
而所谓的立贤,换种说法就是,让皇子们自由竞争,谁牛逼谁上来,自然“九子夺嫡”也就堂而皇之地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