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朱允炆的四张底牌是什么 朱棣最后为何造反成功了
中文名:朱棣(1360~1424)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年号:永乐 陵墓:长陵前任:朱允炆(明惠宗)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京师(今南京)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庙号:惠宗谥号:让皇帝、惠皇帝年号:建文前任:朱元璋(明太祖)继任:朱棣(明成祖)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国 籍:中国明朝民 族:汉族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职 业:皇帝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即位地点:应天(南京)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即位年龄:40岁在位时间:31年享 年:71岁庙 号:太祖谥 号:高皇帝年 号:洪武陵 寝:明孝陵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朱棣的读者,下面古史亭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当初留下四张底牌给朱允炆,朱允炆最后为什么输给朱棣?
朱元璋是中国历代所有皇帝中出生最为低的人,他的出生有多低呢?在他父母死时他连给他父母下葬的钱都没有,还是当时的地主看不下去,给了他一块地让他把父母下葬了,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因此他十分的重视亲情。
在朱元璋称帝后,只有两个人能够劝住他,一个是他的皇后马秀英,一个是他的儿子太子朱标。这两个人在他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马皇后在他落魄之时就跟随他,在他心中只有马皇后是自己的妻子,其他女人全部是自己发达之后跟随自己的,在朱元璋看来,其他人全是他生孩子的工具而已。
一、历史上最为稳固的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更是他的第1个孩子是他的嫡长子,太子朱标身上寄托了他对于未来的全部希望,因此太子朱标在他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朱标铺开的,但是后来随着一声巨响,朱标去世了,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十分傻眼。
因为他已经给朱标铺平了道路,但是朱标现在正是趋势了,这样朱元璋十分伤心,但是他没有办法,他只能够再次给他的孙子铺路。当时他为了给他孙子铺路杀了蓝玉,开启了蓝玉案,对那些剩余的开国武勋们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他将自己的皇孙朱允炆放在了皇帝的宝座上,但是朱允炆这个人被儒家洗脑了太过于严重,他的治国才能偏向于儒家,因此被朱棣给掀了下去,通过靖难,明成祖朱棣坐上了龙椅。
朱元璋在位时,他就没有想过在他死后他的继任者压制不住这些王爷吗?其实朱元璋是想过的,当时他搞分封藩王这些制度时,他想的是让这些藩王戍守中央,但是他却不知道他这样是开历史倒车,在汉朝时就有七王之乱。
后来汉景帝时期,他镇压了七王之乱,将这些刘姓的藩王给削翻了,有前车之鉴,朱元璋怎么会想不到呢?朱元璋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些,其实他给建文帝留下了几张底牌,但是建文帝却不知道,还把这些底牌给废了。
朱元璋建国时期那个时候北边有蒙元的残余势力,因此朱元璋只能够相信自己的儿子,分封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去镇守边疆。可是等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皇帝镇压不住他这些叔叔,因此朱元璋考虑到了这些情况,他给朱允炆留下了4张底牌。
第一底牌、限制诸侯王
朱元璋虽然分封这些儿子,但是对这些儿子却限制了非常死,比如说这些藩王他们所在地方的官员必须皇上任命,这就保证了这些官员必须听皇帝的命令,对皇帝负责,这些人不会效忠藩王,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吃的是皇帝的饭。
第二底牌,诸侯王之间相互制衡
朱元璋的第2招就是让藩王之间相互制衡,当时诸侯王有十分多,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九大赛王,朱棣就在北京当王爷,而宁王则在今天的蒙古当王爷,朱元璋的这个布局就是为了防止他其中一个儿子攀上作乱,而其他的王爷可以帮助朱元璋的这个布局,几乎把建文帝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他太能作死了。
第3底牌、亲情
朱元璋在临死之前他还十分注重亲情,他这是告诉朱允炆,你这些叔叔们你只要不惹他们,他们是不会理你的,你用亲情感化他们,这样的话你就会得到他们的效忠,即使他们不效忠你,他们也不会给你搞事情,但是朱允炆直接跳过了这一项。
第4个底牌、警告
当时朱元璋想到最坏的情况,那就是这些王爷不听中央的命令,当时朱元璋想的是不可能所有王爷都不听中央的命令,只可能是一两个,因此他告诉朱允炆,如果有的话可以警告他们,让其他诸侯王出兵攻打他们,这样一来就能震慑诸侯王。
但是朱允炆却没有这样做,他直接出兵攻打。当时明成祖朱棣为了自保装疯卖傻,这让其他的藩王十分的伤心,害怕自己变成这样,因此他们纷纷同意造反,就算不同意也会旁观的态度,不会帮朱允炆。
可以说只要稍微有点治国才能的人,都能够平息朱棣的叛乱,因为当时大明帝国近百万军队都在建文帝的手中。但是建文帝却被儒家洗了脑,因此没有用朱元璋留下的方案,而是直接把这4张方案给废了,导致他被赶下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