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名人及人物故事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科普

朱祁镇成功复辟后为何要杀于谦?目的是什么?

2025-10-07

朱祁镇成功复辟后为何要杀于谦?目的是什么?

中文名:于谦(1398~1457)别 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字 号:字廷益,号节庵  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职业:兵部侍郎、少保信仰:儒学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代表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谥号:肃愍,后改忠肃称号:民族英雄

朱祁镇成功复辟后为何要杀于谦?目的是什么?

中文名:朱祁镇(1427年~1464年)别 称 明英宗、正统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出生日期:1427年11月11日(宣德二年)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庙 号: 英宗谥 号: 睿皇帝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年号:正统天顺陵寝:裕陵陵 号:裕陵年 号:正统、天顺前 任:朱瞻基(明宣宗继 任:朱祁钰(明景帝)继 任:朱见深(明宪宗

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今天古史亭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率军大举进攻明朝,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朱祁镇带着五十万大军,被太监王振瞎指挥,一会儿建议皇帝走他的家乡,想显摆显摆,一会儿又担心几十万大军会踩坏他家的麦田。

就这样,几十万大军,被太监王振牵着鼻子走,兜兜转转,最终,在土木堡,被也先大军包围,朱祁镇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人逮住了,做了俘虏,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怎么办?大明王朝群龙无首,这时,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由兵部尚书于谦组织了一场“北京保卫战”。

最终,也先的妄想没有得逞,便押着皇帝朱祁镇,到处敲诈勒索明朝的守关将士,于是,于谦等人便建议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之所以没有立朱祁镇的儿子,是因为朱祁镇的儿子年龄太小了。

当时,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朱祁钰便登上帝位,是为景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这样,也先敲诈勒索明朝守关将士的计划全部落空了。

新皇帝下令,任何人,都不要答应也先提出的任何要求,否则,杀无赦。这样,也先虽然抓到了朱祁镇,但是,此时,朱祁镇已经不是皇帝了,而是太上皇,没有任何价值了。

也先白忙活了一场,什么也没得到,最后,也先无奈,只好把朱祁镇放回了明朝。

正是也先放朱祁镇回来,引起了后面一系列的惨案,导致于谦被杀。

朱祁镇回来之后,天无二日,弟弟朱祁钰已经当了皇帝,这个哥哥便很识趣,也没有说什么,朱祁钰便把哥哥祁镇软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

景泰八年(1457年),是为明代宗的朱祁钰突然病重,不能理事,正月壬午,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为了日后的拥立之功,带人撞开南宫大门,秘密迎接朱祁镇恢复了帝位,朱祁镇重新坐上龙椅,便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

徐有贞上奏说,不杀于谦,复辟就师出无名。于是,明英宗下令,将于谦杀害。

于谦死后,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他冒险收敛了于谦的尸体。过了一年,于谦的养子于康将于谦归葬在杭州西湖边。

《明史 于谦传》记载: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

当于谦被杀的时候,皇太后不知道这件事,等到太后得知于谦被杀,伤心难过了很多天,而这时的明英宗朱祁镇也后悔了。

《明史 于谦传》记载: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

于谦,大明王朝功勋赫赫的功臣、忠臣,就这样被杀了,令人痛惜。如果没有于谦,没有他来组织北京保卫战,也许明朝就到朱祁镇这一代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