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时只有800亲兵,朱允炆为什么会输?
中文名:朱棣(1360~1424)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年号:永乐 陵墓:长陵前任:朱允炆(明惠宗)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京师(今南京)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庙号:惠宗谥号:让皇帝、惠皇帝年号:建文前任:朱元璋(明太祖)继任:朱棣(明成祖)
你们知道朱棣造反时只有800亲兵,朱允炆为什么会输?接下来古史亭为您讲解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之子,朱标病逝后,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朱允炆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引起藩王们异常不满。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让人奇怪的是,朱棣起兵时只有800亲兵,朱允炆为什么最后会输掉战争?
在世人眼中,朱允炆继承了父亲温和的好脾气,书生气十足而且又温文尔雅。但是从他所做的事来看,并非是什么“仁弱”之主,相反,他的性格相当狠辣。朱元璋刚刚去世,他就变革祖制,强行削藩,而且不留余地,直接把四位叔叔贬为庶民,还逼死湘王全家。当燕王朱棣送儿子为人质后,朱允炆的削藩力度依然没有丝毫减弱。
许多人认为朱允炆仁厚软弱,是因为这一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但其真实含义耐人寻味。如果朱允炆真不想伤害朱棣,可以说成“勿杀朕叔”。而“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的中心是“之名”而非之实,重点不是要朱棣不死,而是朱棣的死不能影响朱允炆的声誉。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尽量在战场上直接杀掉朱棣,不要留活口让我处理。
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原因有许多,但是最根本的错误是没理解朱元璋的能力。朱元璋在世时已经为他坐稳皇位做了足够多的工作,只要朱允炆萧规曹随,不要乱动,皇位自然会稳如泰山。但是朱允炆自作聪明,偏要把朱元璋布下的局面推翻。具体方面除了削藩之外,还抬高文臣地位,压制武将勋臣,导致许多地方武将都对这场战争保持观望态度。
或许有人认为,因为朱元璋清洗了许多名将,导致朱允炆无人可用。事实上,如果朱元璋不清掉这些人,朱棣固然会失败,但是朱允炆的皇位也坐不安稳,看看这些人的关系网就知道了。
冯胜是周王朱橚的岳父,朱橚曾私下离开藩地开封与会见冯胜,导致朱元璋大怒;傅友德是晋王朱棡的亲家,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能力出众而且颇受朱元璋喜爱,在皇位争夺中比朱棣更具优势。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之女是朱标的正妃,生下嫡子朱雄英和朱允熥,后来朱雄英早逝,按常理,朱允熥比朱允炆更有资格。朱标还在世时,太子地位稳固,又能完全掌控局面,朱元璋对蓝玉虽然有不满,但也能包容,对其他功臣也并非要置于死地。当朱标死后形势大变,朱元璋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可以说,朱标坑死了一堆人。
为了加强朱允炆的地位,朱元璋清洗功臣,还对藩王的俸禄和职权大加限制。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作为爷爷,把能做的都做了,就是为了朱允炆和藩王能够相处融洽。没想到朱元璋刚一走,朱允炆立即推翻所有布局,一副好牌玩坏了,最后被朱棣攻陷南京城,这能怪谁?
- 上一篇:郗徽是怎么成为开国皇后的?真相是什么
- 下一篇:32万汉军被困时,刘邦是怎么脱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