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作为皇位后 其他藩王为何没有反抗
中文名:朱棣(1360~1424)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年号:永乐 陵墓:长陵前任:朱允炆(明惠宗)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对朱棣发动靖难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藩王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古史亭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朱允炆。朱棣耗费了四年的时间打到了南京,最终朱允炆失踪,自己顺利登基。从靖难到登基期间,其他地方的藩王都没有站出来反抗朱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朱棣奉天靖难本就代表了一部分藩王的利益。
根据史料记载,1398年朱允炆登基。登基后朱允炆深感藩王权力过大,就启动了削藩计划。以罪论处齐王、代王、周王的等人,且湘王不堪受辱自焚而死。朱棣在此时举兵奉天靖难,1402年进入南京,成功继位。
朱允炆削藩削的就是朱棣这一代的藩王,这些藩王都是受害者。而朱棣出征奉天靖难如果成功,他们的利益就可以获得保障,也不用被大量打压了。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人跳出来反抗朱棣的,毕竟有人替自己出头,自己还派兵为敌的傻事正常人都干不出来。
其次,朱棣上位后也给了其他藩王更多利益。
《明史》记载,1402年朱棣南京继位。改封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朱允熞为怀恩王。并且恢复了所有被朱允炆罢黜的藩王,他们纷纷进入南京觐见,朱棣给了大量赏赐。朱允炆期间所有罢黜的官员全部恢复原职,废除建文时期所有新法。
从这的看得出来,除了跟朱棣一条战线的,也有一些人处于中立。而朱棣直接将他们的权益恢复,并且给予了大量赏赐。明面上是说给的赏赐,实际上就是对于他们利益的恢复,让他们支持自己。重新获得封赏的藩王肯定支持朱棣,毕竟谁也不想死。
总而言之,靖难之后没有藩王反朱棣,就因为朱棣保障了他们的利益。无论是出征替藩王们出头,还是给藩王们充足的封赏都是保障藩王利益的措施,这种状态下藩王肯定不会跟利益过不去。
这告诉我们利益才是人与人之间必备的东西,与其过分的相信人脉、平台,不如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搭配,如此才能让手下的人心悦诚服的为自己工作。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