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死前赐死一个让乾隆坐稳江山六十 这个人到底是谁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职业:皇帝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庙号:高宗 谥号:纯皇帝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在位:60年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陵寝:清裕陵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主要作品:《雍邸集》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庙号:世宗 年号:雍正 谥号:宪皇帝 陵寝:清泰陵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雍正临终忍痛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这个人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清两朝,一直以来都是讨论度最高的两个朝代,一个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在位的朝代,另一个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论是它们的繁荣与落寞,以及之后各种变化,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我们作为后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很大意义上就是要在历史中吸取到一些不一样的教训,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生都值得记住的一句话。
清代最为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就是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大家都了解,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当上了皇帝,根据史料统计,康熙前前后后有着35个子嗣,其中有11个没能活下来,剩余的子嗣中有着9个参与了皇位的竞争,最终胜出者便是雍正。
九子夺嫡的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好在雍正在历史上还算得上一位英主,但从结果上来看,朝廷以及百姓的生活,皆是得到了相当好的改善,值得一说的是,雍正这位皇帝在历史上都是一位有名的劳模,他身上有一点是绝对黑不动的,那就是敬业。
皇帝在当时作为集天下权力为一身的人,雍正没有一门心思想着去享受,反而成为了朝廷之中最为繁忙的人,且不看结果,光是这一份用心的程度,雍正在皇帝中定然算得上是一位尽职之人。
然而就在雍正临终之前,不惜让自己背负千古骂名也要让自己将一个人赐死,为的就是让儿子乾隆稳坐江山60年,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雍正帝的第三个儿子,爱新觉罗·弘时。而乾隆帝还是弘时的弟弟,即爱新觉罗·弘历。
这就要提起雍正帝一件悲惨的事了,雍正大儿子以及二儿子都先后夭折,因此在继位这件事情上,便是落在了弘时以及弘历两个人身上。
弘时跟弘历两个人,可以说是性格迥异,弘时因为仗着自己是太子爷的命,因为自己还是哥哥的缘故,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弘时肯定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弘时便是变得愈来愈目中无人,跟个性稳重的乾隆比起来,雍正帝想将谁当做继承人,定然是不言而喻的。
更让人一言难尽的是,此时的弘时还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在雍正心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低,甚至在雍正眼里,仿佛都在找机会避免弘时跟弘历的见面。
雍正毕竟是当皇帝的人,能当上皇帝的人,也许有庸人,但一定不会有傻子,因此雍正了解自己时候不多的时候,还把弘时赶出了京城,这当时还让不少人不解,要了解在不少人心中弘时可算得上是一位皇位继承人,在这个时间点里,雍正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
只有少部分的人了解,雍正早就把弘历当做了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1727年9月20日这一天,弘时去世,年仅24岁,死因正是被雍正赐死的,当时雍正本就预料到,如果弘历在登上王位之后,弘时肯定会各种给弘历使绊,那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不然大清在乾隆这一代,恐怕就等重现朱棣跟朱允炆那样的事了。
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毕竟弘时又是自己儿子,哪个父亲在自己亲自动手处死自己儿子的时候,内心不会是悲痛的呢?但雍正很明白,自己作为皇帝,很多时候就没办法感情用事,他何尝不希望乾隆帝弘历有着一个更加稳固的江山呢?
我们现实之中没有人做过皇帝,但很多时候从皇帝视角思考问题的话,就能发现皇帝身上确实有着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不论是惩治贪官污吏,也会被冠以庸君的名号,像雍正这种为了稳固江山,不惜将自己儿子处死,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永乐大帝朱棣的两个儿子朱高炽以及朱高煦,就有过亲兄弟之间的互相算计。
可见这并不是雍正太过于心狠手辣,而是雍正更不想看到自己死后这种亲兄弟之间的内斗,这何尝不是一种大局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