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名人及人物故事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科普

顺治皇帝为何一再要求死后火葬?孝陵真是清朝唯一只有骨灰的皇陵?

2025-10-07

顺治皇帝为何一再要求死后火葬?孝陵真是清朝唯一只有骨灰的皇陵?

本名:爱新觉罗·福临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盛京永福宫(今沈阳故宫) 出生时间:1638年3月15日(崇德三年戊寅) 去世时间:1661年2月5日(顺治十八年辛丑) 主要作品:《顺治遗诏》 主要成就: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秩序,统一全国。 庙号:世祖 谥号:章皇帝 父亲:皇太极 母亲:孝庄文皇后 前任:清太宗皇太极 继任:清圣祖康熙 逝世地: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陵寝:清孝陵

在清朝皇帝中,痴情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十分著名,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五岁登基,十三岁亲政,二十三岁病逝。

我们最熟悉的是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可实际上,顺治皇帝不仅是痴情天子,他还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佛门天子。

顺治皇帝十九岁时接触到佛教,成为了佛教信徒,从那时起,他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连身后事也与清朝其他皇帝有所不同,在整个古代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

顺治先是在海会寺,见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生性聪慧,与其交谈非常契合,由此对佛教产生了兴趣。

自那以后,顺治不断召见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与他们探讨佛法。

二十一岁时,顺治封名僧玉林琇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并请求他起法名,并且提出要用丑些的字眼命名。最后,顺治选了行痴作法名。

二十二岁这年,顺治失去了他的最爱董鄂妃,精神支柱轰然倒塌,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就在这时,他想要出家的念头变得尤为强烈,最后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等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说他的徒弟已为皇帝剃发,他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

玉林通琇禅师劝说顺治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顺治听从了禅师的建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烧死。

顺治十分崇信佛教,他笃信灵魂升天的说法,活着的时候多次表示自己死后必须实行火葬。

正因如此,顺治病逝以后,其后代和大清的臣子们不敢违背他生前的遗旨,只好破例为他实行了火葬。

顺治可以称作佛门天子,本来按照佛门的惯例,功德高的教徒死后要筑宝塔为墓室,但是顺治的身份毕竟是清朝的皇帝,这种做法行不通,大臣们认真讨论一番之后,决定仍然按照皇家礼制,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为顺治皇帝兴建了大型的陵墓。

其实,顺治的陵墓与其他皇陵的建制规模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的孝陵只有一个盛着皇帝遗体骨灰的骨灰罐,而别的皇陵都葬着完整的“龙体”。

顺治的两位皇后也采用的火葬,所以在孝陵的地宫中一共有三个骨灰坛。

清孝陵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帝陵,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只有皇帝遗体骨灰的皇帝陵。

此外,顺治皇帝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厚葬,再加上皇陵看守防御十分严密,因此清孝陵便成为民国时期清东陵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