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刘晏是是哪个朝代的,刘晏是怎么死的
本 名:元载(713年—777年)字 号:字公辅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凤翔岐山主要作品:《元载集》主要成就:铲除权宦,独揽朝政官 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爵 位:许昌县子谥 号:荒 → 成纵
中文名:李豫(727.1.9~779.6.10)别名:唐代宗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皇宫出生日期:727年1月9日逝世日期:779年6月10日职业:皇帝主要成就: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改革税收,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年号:宝应(762年)、广德(763年)、永泰(765年)、大历(766年)在位时间: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762年-779年享年:53岁陵墓:元陵
中文名:李适 别名:唐德宗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皇宫 出生日期:742年5月27日 逝世日期:805年2月25日 职业:皇帝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初政清明,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代表作品:《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等 在位时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庙号:德宗 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尊号:圣神文武皇帝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陵墓:崇陵 重要事件:四王二帝、泾师之变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进士及第,出任夏温二县县令,迁度支郎中、侍御史。至德年间,参谋平定李璘反叛,用心治理宁州、陇州、华州、豫州、雍州。迁户部侍郎,管理度支、铸钱和盐铁等事务。实施榷盐法、漕运改革和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增加中央收入,为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授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册封彭城伯,官至尚书左仆射。
刘晏是个超级神童,还被《三字经》列名,《三字经》中这样讲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八岁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对官。不可思议,小编7岁时还在满山疯跑玩泥巴……
刘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赏识,故事发生于李隆基效仿先列去泰山封禅之时,趁这个时机,刘晏呈上了一书,借着幼童形象,猎奇且清奇。于是就引起了玄宗的兴趣,决定看看这书。这书题为《颂》,其实在小编看来,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只不过一笔行如流水的文字,
再加上内容是皇上治政有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溢美之词。毫无出色之处,但是耐不住他那时还是个七岁幼童啊!可想而知,成功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于是就让宰相张说去考考他的学问。
这不考还行,一考就不得了了啊,四书五经,对答如流,作对子也信手拈来。还写得一手好字,小小年纪,如此了得,真不愧神通之谓,于是乎,李隆基就把他带回去了。
刘晏的功绩主要在于他的理财之能,他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唐代宗时期,接管漕运,当时漕运废弛阻塞,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粮价暴涨,百姓吃饭困难,饿死的很多。刘晏果断采取段运法,也就是分段运输,建立转运站和仓贮仓,使得运粮速度大幅度提升,而且比较省力。他之后又改革盐政、改革粮价、推行常平法。
什么叫常平法?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大体来说,就是建立一个经济情报网,有木有感觉很牛逼?!这个经济情报网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每旬、每月汇报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以及各地的物价情况!这样一来,刘晏就能掌控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而且,这样的手段,还能将粮食丰产地的粮食卖往粮食缺乏的地方,避免了粮价过高或者过低。对了应对特殊情况,比如天灾干旱洪水蝗灾之类的,在各州县设立储粮仓库,备好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之才能实属罕见。他的经济情报网估计还是市场经济的雏形。就他的粮价措施,还有一篇《刘晏计物价》流传于后世。
但是,这么一个牛逼的少年早惠,长大还愈加出色的人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李唐王室的财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不得善终。都说好人不长命,大概是因为他们太过正直,扰了别人的路,碍了别人的眼。刘晏死于唐德宗时期,德宗任用奸相元载的余党杨炎为宰相,杨炎发现唐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议。于是仗着德宗的宠爱,杨炎开始报私仇了,极尽挑拨之能将刘晏贬出京师,并伙同荆南节度庚准,擅造刘晏造反。
可惜了,刘晏这人怎么可能造反啊,只能说功高盖主,遭猜忌,加上奸臣谗言,可悲的是德宗还听信了谗言,于780年7月下诏赐刘晏自尽,其属流放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