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编《贰臣传》?为何吴三桂不入其列?
本名:吴三桂 字号:字长伯,一字月所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辽东 出生时间:1612年6月8日 去世时间:1678年10月2日 主要作品:《喝火令》 主要成就:明末镇守山海关,康熙年间发动全国性叛乱、建立政权 爵位:平西伯(明)、平西王(清) 建立政权:吴周 庙号:太祖 谥号: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年号:昭武 官职:明辽东总兵、清平西大将军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职业:皇帝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庙号:高宗 谥号:纯皇帝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在位:60年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陵寝:清裕陵
《贰臣传》全称《钦定国史贰臣表传》,是乾隆年间提出编撰的一本旨在“崇奖忠贞”、“风励臣节”的书。里面收罗的人物,全都是当初以明臣而降清者,诸如洪承、马诠等人。
看了这本书,很多人也许会疑惑,为何吴三桂不入此列。毕竟他在明清历史上地位特殊,正是因为他大开山海关,清军才得以长驱直下,直取京都,进而巩固在中原地位的。
要想知道为何《贰臣传》不收录吴三桂,你得先知道这本书编撰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在编撰《贰臣传》的同时,乾隆还干了另一项工作,那就是为那些坚持抗清英勇牺牲的明臣平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曾多次抵挡住后金军队的入侵,解除京师之困。皇太极想要顺利拿下明朝,袁崇焕是必除之人。
后来崇祯自毁长城,认为袁崇焕通敌而判处袁崇焕凌迟之刑。袁崇焕被处死之时,百姓纷纷叫好,甚至许多人还买了割下的肉来吃。但到了乾隆年间,却为袁崇焕平反,大力褒奖袁崇焕的忠贞。
乾隆这样做,自然是为了显示明朝的愚昧和无道,凸显清朝的正直公平。你看当初这位大将,杀了我们多少人,连我祖宗都因他而死,我如今却能褒奖他,不正是宽厚圣明的君主吗?
和褒奖“忠臣”一样,编撰《贰臣传》也是出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瓦解民族意识,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贰臣传》分甲乙两编,收录的人物都是当初叛明降清的官员,另一方面也是始终忠于清朝的官员。而分为甲编、乙编,则是对这些臣子功绩的认可。
甲编者为忠于清朝,对清朝立有功勋者。乙编则是虽然投降清朝,没有背叛,但是投降之后却毫无建树之人。
甲编诸如有李永芳、洪承畴等人。李永芳虽然在明朝是小人物,但是投降之后却始终忠于大清,并且在对明作战中立有大功。而且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明朝第一位投降清的大臣,因此入甲编。
洪承畴则是明朝大将,本身受到崇祯帝重用,位高权重。降清之后,也是国之重臣,为清朝的统一立下赫赫功勋。
乙编则如冯铨、钱谦益等。前者本身就是奸臣,贪污贿赂,声名狼藉。降清之后,仍然旧习不改。
至于钱谦益,则是当了婊子又立牌坊。既然当初胆小不能殉国而降清,降清之后又暗中诋毁清朝。
《贰臣传》虽然明着批判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但实际上也是为他们辩解,大意就是“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
而再看吴三桂,先是投降清朝,复背叛清朝,根本不能忠于清,三番两次背主自然不能入《贰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