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名人及人物故事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科普

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狱,嘉庆是如何做到的?

2025-10-07

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狱,嘉庆是如何做到的?

本名:钮祜禄·和珅 别称:善保 字号: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西城驴肉胡同 出生时间:1750年5月28日 去世时间:1799年2月22日 主要作品:《嘉乐堂诗集》 主要成就:位列紫光阁功臣 官职: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 封爵:一等忠襄公 旗籍:满洲正红旗

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狱,嘉庆是如何做到的?

本名:爱新觉罗·颙琰 别称:永琰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 出生时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1月13日 去世时间: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9月2日 主要成就:惩治和珅、整顿吏治,镇压白莲教乱 年号:嘉庆 庙号:仁宗 谥号:睿皇帝 父亲: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享年:61岁 陵寝:清昌陵 前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后任: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被抓下狱,嘉庆是如何做到的?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职业:皇帝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庙号:高宗 谥号:纯皇帝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在位:60年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陵寝:清裕陵

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高寿89岁的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

在乾隆死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嘉庆皇帝就完成了对乾隆宠臣和珅的抓捕、判决及赐死的流程。

嘉庆迅速地搞掉和珅,主要有三个目的。

其一是立威,乾隆死了,他正式掌权,需要让百官知道,自己是个真正的皇帝了,拿一个乾隆宠臣立威,再好不过。

其二是甩锅,嘉庆元年,在川陕楚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这事不能让死去的乾隆背锅。

于是,这口锅就让和珅替宠信他十几年,给了他荣华富贵的乾隆去背。

在嘉庆亲口宣布的和珅的罪名中,就有说是因为和珅的剥削,导致白莲教起义爆发这一条,即“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

其三是敛财,“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并非虚言,但嘉庆需要和珅的财富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他需要更多的钱充当军费。

镇压白莲教起义需要大量的钱财,没有什么比抄一个善于理财的和珅的家来钱更快了。

看似权势滔天的和珅,在嘉庆对他的处置行动面前,毫无反抗能力,保不住自己的钱,也保不住自己的命。

和珅成为乾隆宠信的臣子,时间长达十多年,也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圈,嘉庆粗暴地赐死和珅,难道不怕他多年以来培养的势力反弹吗?

从结果来看,嘉庆是不怕的,和珅及其能掌控的势力,在嘉庆以皇权的名义,下达的命令面前,只能束手就擒。

当然,嘉庆为了保证朝堂的稳定,也把矛头只对准了少量人,没有搞大规模牵连,防止了和珅集团的狗急跳墙,这是维稳需要。

但归根结底,是和珅及其经营的势力,无法对皇权有任何威胁,而这个底子,是乾隆皇帝在世时就打好的。

乾隆宠信和珅,但没有到连最重要的权力都放手的地步,他晚年怠政,可也始终把人事权及处置大臣、赏罚大臣的权力牢牢地捏在手中。

这几项事权不下放,大臣们畏惧的就只能是皇帝,只有皇帝才能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

或许和珅能借助乾隆对他的宠信,以及自己掌握的权力,对部分无关紧要的职位有影响力和决定权,但重要职位的任免和赏罚,他是拿不到手的。

这其实就是乾隆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即皇权要“乾纲独断”。

在《乾隆实录》中,记载有乾隆说的一段话:

朕乾纲独断,太阿从不下移,现在内外大臣,俱朕亲加擢用,不特不敢如前明之严嵩辈盗窃威柄朋比为奸,即本朝康熙年间明珠、徐乾学等私相交结,少通馈遗。雍正年间及朕乾隆十年以前鄂尔泰、张廷玉等等素知谨慎,尚不免稍存门户之见,此时诸臣中亦无一略似彼二人者。

乾隆对如何驾驭臣子有他自己的一套,他绝对不会允许出现如严嵩、明珠、鄂尔泰、张廷玉这样影响到皇权威权的臣子出现。

乾隆也是通过始终掌握着人事权、赏罚权这些重要权力,使得权臣无法出现,有“乾纲独断”的乾隆,和珅的权力就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

而基本底线就是,和珅可以有一定权力,可以敛财,可以一定程度的结党,但只能在皇权的掌控之下。

另外,在乾隆朝晚期,和珅也并非是唯一受乾隆宠信的臣子,从制衡的角度来说,喜欢掌控一切的乾隆,也不会让和珅一家独大。

比如嘉庆二年时(公元1797年)才去世的阿桂,就是乾隆用来制衡和珅的重要棋子之一。

如《啸亭杂录》中记载阿桂跟和珅的关系时就是这么写的:

阿文成公与和相同值军机大臣十数年,既薰莸不相合,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相去十数武,愕然独立。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

阿桂跟和珅政治对立十几年,两人关系最对立的时候,同为军机大臣的他们,甚至都不愿意一起在军机处办公:

每日惟召见时联行在而入,退则各还所处,虽亦有时暂至军机处,而事过辄起。

阿桂跟和珅互相之间的这种态度,乾隆肯定喜闻乐见,甚至会予以默默的支持。

除阿桂外,在乾隆朝晚期,还有王杰、朱珪、董诰等重臣,都是和珅的政敌,也都受到乾隆的重用。

和珅搞不定这些人,就无法成为真正的权臣,朝堂上的低级官员要依附的对象,能有许多选择,和珅做不到一家独大。

也有文章说和珅是权臣,其实是有些名不副实的,乾隆座下无权臣,和珅只能算是宠臣。

当嘉庆要处置和珅时,和珅或许有一些党羽,但反和珅的团体及人数却更多,和珅及其党羽又如何能对抗大多数?

而始终让和珅只能成为少数的掌控者,是宠信他的乾隆,乾隆再宠信一个人,也不可能让他有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实力。

有乾隆为皇权打下的好底子,嘉庆要对付和珅,就是手到擒来,嘉庆根本就不担心和珅及其多年培养的所谓势力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