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溥仪和成年的载沣相比 慈禧为何会选择溥仪做继承人
中文名:叶赫那拉·杏贞(1835.11.29~1908.11.15)别 名:慈禧太后、西太后、孝钦显皇后国 籍:中国民 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廿二)职 业:贵人/嫔/贵妃/皇太后/太皇太后信 仰:藏传佛教主要成就:辛酉政变,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代表作品:《富贵图》国画集、《鱼藻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画旗籍: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陵墓:普陀峪地位:皇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本名:爱新觉罗·溥仪 别称:宣统帝、清废帝 字号:字:耀之
号:浩然 所处时代: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醇亲王府 出生时间:1906年(丙午年)2月7日 去世时间:1967年(丁未年)10月17日 主要作品:《我的前半生》 主要成就:丁巳复辟,担任满洲国的执政和“皇帝” 前任:爱新觉罗·载湉 父亲:爱新觉罗·载沣 兄弟:爱新觉罗·溥杰 配偶:婉容、李淑贤、谭玉玲、李玉琴 年号:宣统、大同、康德 墓地: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 子女:暂未公开
对慈禧和溥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古史亭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慈禧为何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而不立成年的载沣?
1908年38岁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去世,随后3岁的溥仪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溥仪就是宣统皇帝,一天之后,74岁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仅仅3年之后,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6岁宣统皇帝溥仪被迫退位,随后清代灭亡。
光绪皇帝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光绪被慈禧拥立为帝,而溥仪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溥仪的父亲是载沣,载沣是奕譞的第五个儿子,载沣与光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奕譞则是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清代的皇帝一系就过渡到了醇亲王奕譞一族。
慈禧太后
光绪晚期的清代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下混乱不堪,清代处于灭亡的前夕,按道理来说,慈禧应该立一个成年人来做皇帝,这样有利于管理天下,如果立一个3岁小孩子当皇帝,无异于让3岁的孩子手持黄金立于闹市之中,谁都会来抢他手中的黄金,相信这个道理慈禧太后不会不懂。
如果一定要立醇亲王奕譞一族,完全可以立奕譞其他成年的儿子为帝,比如载沣,光绪去世时,载沣26岁,正值半年,如果让载沣当皇帝,绝对比溥仪当皇帝要好,但是慈禧太后为什么一定要让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呢?
宣统皇帝溥仪
慈禧这么做,有三大原因:
一、新立皇帝要继承同治与光绪的香火。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咸丰帝只有一个存活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也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是同治皇帝只活到了20岁就去世了,没有儿子,慈禧太后于是选择光绪皇帝为继承人,继承同治的皇帝之位。
由于咸丰帝只有同治这么一个儿子,同治去世后,咸丰这一系就绝后了,所以在立光绪皇帝的同时,慈禧让光绪皇帝过继给咸丰帝,也就是让光绪当咸丰帝法律意义上的儿子,也就是说光绪接同治的帝位是兄弟相传。
光绪皇帝在位33年,活了38岁,仍然没有生出个一男半女,等到光绪皇帝去世后,慈禧又面临选择继承人,慈禧的考虑是选择一个年幼的继承人当皇帝,同时要过继给同治与光绪当儿子,总不能让同治帝与光绪帝两位皇帝绝后吧,至少在法律意义也要有。
如果选择载沣为帝,是不合适的,载沣与光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总不能让载沣当光绪的儿子,这就乱套,而载沣与同治又是堂兄弟,同样也不方便过继给同治帝,所以这个皇位继承人只能从载沣的下一辈人中寻找,于是慈禧就选中了年幼的溥仪为帝。
溥仪虽然是载沣的儿子,但他在法律意义上是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儿子,还要承继奉祀同治与光绪,在这个原因之下,慈禧只能从溥字辈中选择继承人。
前排最右边的就是隆裕太后
二、慈禧要考虑自己侄女隆裕的将来。
同治皇帝去世后,光绪即位为帝,为了方便控制光绪帝,慈禧把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静芬嫁给了光绪帝成为其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就是后来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嫁给光绪后,光绪帝并不喜欢隆裕太后,反而宠爱珍妃,后来珍妃因为忤逆慈禧太后而获罪被幽禁,后投井自杀,有史学家认为珍妃获罪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光绪冷落了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
隆裕太后比光绪帝还大2岁,光绪去世的时候,隆裕已经40岁了,接下来要立新皇帝,载沣算起来是隆裕的表弟,如果立载沣这一辈为皇帝,那隆裕的身份很尴尬,本来两人就是平辈的,慈禧不得不考虑隆裕的将来。
光绪皇帝与珍妃
为了让隆裕继承留在宫中,慈禧于是立了溥仪为帝,同时过继给同治与光绪,那么在法律意义上,隆裕就是溥仪的继母了,而隆裕作为太后,可以像慈禧太后一样继承在朝廷有所作为,虽然慈禧在临死前说女人不能干预政事的话,但这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后来的隆裕太后就跟当初的慈禧太后一样是在垂帘听政的。
三、慈禧用人唯亲。
光绪皇帝在位时期,发生了戊戌变法事件,因为触怒了一些权贵的利益,而被慈禧太后干预,慈禧以强力手段终结了戊戌变法,并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并且慈禧动了废除光绪皇帝的念头。
慈禧最初并不是想立溥仪为帝,而是准备立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15岁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为帝,溥儁的祖父是惇亲王奕誴,也就是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溥儁与溥仪是堂兄弟,慈禧之所以想立溥儁来代替光绪,根本原因是:溥儁的母亲是慈禧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算起来溥儁是慈禧的侄孙,是有点血缘关系的,这就是慈禧用人唯亲的私心。
慈禧最初想立溥儁为帝来代替光绪
慈禧想用溥儁代替光绪为帝的计划遭到清代内外的一致反对,最终让慈禧被迫放弃强行取代光绪帝的这个计划,慈禧想等到光绪去世之后,再用溥儁代替光绪为帝,但因为溥儁的父亲载漪犯了错误,导致溥儁的继承人的地位被废除。
然后慈禧仍然以光绪为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慈禧还在物色其他的继承人,最终选择了溥仪,其根本原因是:溥仪的生母是慈禧太后亲信荣的女儿苏完瓜尔佳·幼兰。
千万不要小看了荣禄这个人,荣禄出身上三旗之一正白旗,依靠其家族的功绩及与清代皇室的联姻,不断得到咸丰与慈禧的重用,成为慈禧太后中后期最重要的亲信之一,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向慈禧告密,就是先报告给荣禄的,可见荣禄的地位非同一般。
慈禧太后指婚将荣禄的女儿嫁给了皇室成员爱新觉罗·溥伦,又指婚将荣禄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载沣,生下了溥仪,溥仪是慈禧亲信荣禄的外孙,这是溥仪的其中一层关系。
慈禧太后有个妹妹叶赫那拉·婉贞是醇亲王奕譞的嫡妻,而奕譞则慈禧太后早期绝对的亲信,没有之一,在两宫皇太后废除顾命八大臣的辛酉政变中,醇亲王奕譞与恭亲王奕訢是慈禧的两大支持者,政变能够成功,奕譞与奕訢有一半的功劳,而奕譞又是慈禧的妹夫,亲上加亲的关系,所以光绪和溥仪清代最后两位皇帝都出自奕譞一系,就是这个原因。
光绪、溥仪都出自醇亲王奕譞一系
光绪帝是奕譞的儿子,也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儿子,光绪与慈禧是姨妈与侄子的亲戚关系,载沣也是奕譞的儿子,溥仪是奕譞的孙子,算起来慈禧是溥仪的姨奶奶,再加上溥仪又是慈禧亲信荣禄女儿的儿子,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包含着慈禧的私心与用人唯亲。
回过头来看,慈禧在去世前立侄孙溥仪为帝,然后用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垂帘听政来干涉朝政,还让自己的侄子载沣当摄政王,也就是执政官,光绪之后的朝政还是掌控在慈禧亲信与亲戚手中,这么做的好处是能让生前的政策延续,同时会让自己不至于在去世后得到清算,这就是慈禧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