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位之后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于谦
中文名:朱祁镇(1427年~1464年)别 称 明英宗、正统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出生日期:1427年11月11日(宣德二年)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庙 号: 英宗谥 号: 睿皇帝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年号:正统天顺陵寝:裕陵陵 号:裕陵年 号:正统、天顺前 任:朱瞻基(明宣宗)继 任:朱祁钰(明景帝)继 任:朱见深(明宪宗)
中文名:于谦(1398~1457)别 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字 号:字廷益,号节庵 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职业:兵部侍郎、少保信仰:儒学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代表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谥号:肃愍,后改忠肃称号:民族英雄
中文名:朱祁镇(1427年~1464年)别 称 明英宗、正统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出生日期:1427年11月11日(宣德二年)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庙 号: 英宗谥 号: 睿皇帝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年号:正统天顺陵寝:裕陵陵 号:裕陵年 号:正统、天顺前 任:朱瞻基(明宣宗)继 任:朱祁钰(明景帝)继 任:朱见深(明宪宗)
对明英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古史亭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英宗复辟后为啥要杀大英雄于谦?于谦一定要非死不可吗?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糊涂蛋,自打登上皇位的那天起,这个糊涂皇帝便对他的师傅王振言听计从,王振说什么就是什么。
王振这个家伙虽说是权倾一时的大太监,但却也并非一点儿学识也没有。因为,王振本是塾师出身!
不过,治理国家毕竟不是同于在私塾授课,而王振又是个才浅德薄之辈,于是大明王朝就悲剧了。公元1449年,在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不计后果地发动了对瓦刺的反击战。
谁知,明英宗匆忙拼凑的50万军队,却在“土木堡之战”,被瓦刺头目也先打了个全军覆没,连明英宗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于是,一时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大臣徐有贞基至主张放弃北京,把都城迁回南京以躲避敌人的锋芒。
如果真按徐有贞的意见办,明代就完了。因为,放弃北京就,等于放弃了华北,而放弃华北也就等于放弃了北方,其结果只能是重演南北朝的悲剧。
幸好,这时明代还有于谦这样深明大义之人。于谦严厉驳斥了南迁避敌的意见,坚决主张拒敌于京师城下。
此后,在于谦等大臣的建议下,并得到了太后和皇后的允许,明代宗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至此,群龙无首的大明王朝才算重新建立了权力中心,终于可以集中力量抗击瓦剌人的入侵了。
在明代宗的全力支持下,于谦做好了抵抗瓦剌人的准备。于是,瓦剌首领也先便在北京城下硑了个鼻青脸肿,不得不仓皇逃回塞北。
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让野心勃勃的也先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有捞到好处,反而陷入了被动局面。为了缓解明瓦关系,也先便主动请求明代接回明英宗。
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所以,起初明代宗并不乐意让哥哥回来,但于谦却劝他迎回明英宗。于是,明英宗便回国当他的太上皇了。
尽管明代宗将明英宗软禁在却了“南宫”,但明廷却了仍有支持明英宗的势力,太监曹吉祥、大臣徐有贞和武将徐亨就是明英宗的支持者。不过,他们心里想的可不是大明江山,而是为了借帮助明英宗复辟捞好处!
恰在此时,明代宗又忽然生了重病,而他的儿子又已经去世了。皇帝病重而又后继无人,正是野心家们作乱的大好机会。
于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便从“南宫”劫出明英宗,并利用明英宗的“太上皇”皇身份一路过关,一直来到了金銮殿。他们很快便控制了明代宗,并迫使群臣接受这场宫廷政变,群臣无可奈何只得屈从现实。
这场政变就是所谓的:夺门之变!
此后不久明代宗就病死了,明英宗便开始清理明代宗的羽翼。
尽管于谦对这场兄弟夺位的政变没有激烈反应,但却仍不为徐有贞、石亨等人所容,他们怂恿明英宗说:“不杀于谦,无以塞天下人之口!”
明英宗也认为于谦虽是北京保卫战的大英雄,但却与明代宗的关系很密切。因此,可以把于谦视为明代宗的股肱之臣!于是,明英宗便下令杀了于谦。
可叹,大英雄于谦没有捐躯疆场,却成了明英宗与明代宗兄弟争位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