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为什么不逃去南方?原因是什么
2025-10-07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京师(今南京)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庙号:惠宗谥号:让皇帝、惠皇帝年号:建文前任:朱元璋(明太祖)继任:朱棣(明成祖)
今天古史亭为大家带来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为什么不逃去南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1402年6月,朱棣率领的燕军攻破金陵,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不见了踪影。有人说他自焚,也有人说他逃亡并削发为僧藏匿起来了。那么,明明还有十万多军队和半数的地盘,建文帝为何不坚持在南方抗击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朱允炆没有指挥才能。如果朱允炆有见识,那么他应该知道七国之乱和“诛晁错,清君侧”的历史典故。当初齐秦、黄子澄建议削藩,朱允炆畏首畏尾,只敢“捡软柿子捏”——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而权势最大的燕王朱棣,建文帝迟迟不敢动。而朱棣在这段时间养精蓄锐,做足了起兵反叛的准备。
建文帝朱允炆无可用之才。这个方面基本不怪建文帝。早在建文帝的爷爷朱元璋在位时期,就制造了胡惟庸案、蓝玉案,将一大批跟随朱元璋的将领斩杀。到靖难之役时,仅有耿炳文等极少数有点军事才能的人。这也就导致郑村坝之战和大宁保卫战明军惨败。建文帝将无什么才能的李景隆去指挥数十万军队,明君焉能不败?
耿炳文剧照明军士气低落。在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两次大败后,明军战无斗志,一触即溃。即使金陵不丢失,明军也保护不了建文帝和广大的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