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曹操 不是不想而是错失了机会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国籍:三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姓名:刘协(公元181~公元234)别名:汉献帝、山阳公、刘伯和国籍:中国汉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日期:181年4月2日(辛酉年)逝世日期:234年4月21日职业:汉朝皇帝、山阳公谥号:孝献皇帝(魏)、孝愍皇帝(蜀汉)在位:189年9月28日—220年11月25日陵墓:禅陵
今天古史亭就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和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献帝其实一直在谋划刺杀曹操这件事,而且已经付诸过实践,只不过是没有成功罢了。虽然没有成功,但曹操也因此将政治中心迁移到了邺,由此可见汉献帝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羸弱不堪,他其实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汉献帝天资聪慧,几经沉浮,最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请”入了许昌。别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就真那么好用——汉献帝是权力的代表,但也是烫手的山芋,曹操一旦把持不住汉献帝,很有可能反被吞噬,所以当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昌的那一刻起,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就开始了。
都城不比战场动辄几万人马,包括皇帝、权臣在内各方能指挥调度的兵力有限,而汉献帝身边的确是有少量忠于他的卫队的。按汉制,三公领兵朝见,皇帝可以“令虎贲执刀挟之”,这里的“虎贲”就是天子卫队。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觐见汉献帝时触怒龙鳞,汉献帝“不任其愤”,说了一句“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当时曹操是什么反应?他大惊“失色,俛仰求出”。如果汉献帝孤身一人,曹操如何会如此惧怕?当时曹操的权势还没有掌握整个宫廷,当时如果汉献帝想杀曹操,真的抓住了机会,恐怕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之后汉献帝不再有让曹操大惊失色的机会,而曹操的势力也与日俱增,汉献帝只能搞刺杀了。董承、刘备、伏完、金祎等人先后受汉献帝密诏准备诛杀曹操,没有汉献帝的“遥控”,这些刺杀活动是不可能组织起来的。这些刺杀活动都没有成功,后曹操迁都于邺,汉献帝也就彻底失去了诱杀曹操的可能。
所以不是汉献帝不能关门杀曹操,而是他错失了关门杀曹操的机会,等到下定决心时,为时已晚,曹操有备无患了。
- 上一篇:嘉庆帝为什么没有拯救大清朝?真相是什么
- 下一篇: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到底有多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