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维新变法 光绪帝的父亲是谁?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1871.08.14~1908.11.14)别称:光绪帝排名: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出生日期:1871年08月14日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4日主要成就:对日本主战,主持戊戌变法代表作品:《明定国是诏》庙号:德宗年号:光绪父亲:爱新觉罗·奕譞母亲:叶赫那拉·婉贞葬处:河北易县崇陵重大事件: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在位: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前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后任: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皇帝顺序列表,历代皇帝排序: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12位皇帝:第一位)清太宗皇太极(清朝12位皇帝:第二位)清世祖顺治(清朝12位皇帝:第三位)清圣祖康熙(清朝12位皇帝:第四位)清世宗雍正(清朝12位皇帝:第五位)清高宗乾隆(清朝12位皇帝:第六位)清仁宗嘉庆(清朝12位皇帝:第七位)清宣宗道光(清朝12位皇帝:第八位)清文宗咸丰(清朝12位皇帝:第九位)清穆宗同治(清朝12位皇帝:第十位)清德宗光绪(清朝12位皇帝:第十一位)宣统帝溥仪(清朝12位皇帝:第十二位
本名:爱新觉罗·载湉 别称:光绪帝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什刹海醇王府 出生时间:1871年(同治十年)8月14日 去世时间:1908(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 主要作品:《定国是诏》 主要成就:对外主战,主持戊戌变法 年号:光绪 庙号:德宗 谥号:景皇帝 前任:清穆宗同治帝 继任:宣统帝 父亲:爱新觉罗·奕譞 生母:叶赫那拉·婉贞 养母:慈安太后、慈禧太后 皇后:孝定景皇后 逝世地:中南海瀛台 享年:38岁 陵寝:清西陵(崇陵)
清朝的光绪皇帝,是清朝末期一个较为有自己想法的皇上。可惜的是他顶上有一个镇山太岁压着,纵使有太多的想法也并不会有什么用。这个镇山太岁,就是大名鼎鼎的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利欲很强的女人,她不顾宗亲反对,不顾违背祖宗规则,而一意孤行的选择光绪帝继承同治帝皇位,就是为了能够将国家大权紧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成为慈禧太后手中棋子的光绪皇帝,注定了会以悲剧收场。
光绪帝十九岁的时候,听从慈禧太后的要求,选择了慈禧太后的侄女叶赫拉拉.静芬为后。这一次大婚,名义上代表了光绪帝从此亲政,但实际上这个亲政也只是说着听 听。实际大权一直都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但凡遇到了什么事,还是得想慈禧太后请示。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手中无权,谁能受得了。所以光绪帝虽然名义上是慈禧的养子,但实际两人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
公元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所以光 绪帝对于日本一直都是主站的,宣布了对日作战后,便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 修建颐和园,但总管此事的李鸿章却并没有鸟他,导致了后来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的打败。“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 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
甲午中日战争的彻底失败,让光绪帝极为优思。他痛定思痛,誓要一雪前耻,因此通过与梁启超等人的商量,认为只有通过变法使国家实力强大,才不惧外国入侵。而康 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更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他曾说:“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决心,抛弃个人利益,只为国 家的高尚大义。戊戌年二十四年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 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帝颁布了100多条新政上谕。
在教育上,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专科学 堂,如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八股取仕。
在经济上,注重官办军事工业的情况,同样鼓励民间组织办民用工业,主张国富民强两者皆取。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 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在军事上,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 。筹设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 试枪炮。
政治上,裁减冗员,设置京卿学士,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 ,开放新闻自由 ,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等。
但光绪帝这一系列的改革,涉及到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因此遭到个地方官员的反对。特别是慈禧太后,虽然她先前同意了变法,但害怕此次变法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因此 不断的从中阻挠,最后使得这一次的变法运动,仅持续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而光绪帝在此之后,也被慈禧太后幽禁,最终抱憾而死。
光绪帝的父亲,为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奕譞是慈禧太后亲信,虽然在咸丰帝时期政绩不显,但后来却坚持支持慈禧太后 发动“辛酉政变”,后得慈禧太后信任。他不仅仅是光绪帝的父亲,还是宣统帝溥仪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