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是怎么的人,杜如晦的儿子是的谋反了吗
姓名: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号:字克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出生日期:公元585年逝世日期:公元630年官职:秦王府从事中郎、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主要成就:与房玄龄等策划玄武门事变,选拔人才爵 位:蔡国公追 赠:司空地 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中文名:房玄龄 别名:房乔,房乔松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齐州 出生日期:579年 逝世日期:648年8月18日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厘订典制 代表作品:《唐律疏议》《大唐新礼》 典故:房谋杜断 官职: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 封爵:梁国公 谥号:文昭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别称:唐太宗,天可汗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年号:贞观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无论是提起房玄龄还是提起杜如晦,后世的人几乎不会将他俩分开,只因为一成语——房谋杜断。这也说明了他俩的不可分。唐太宗时期,关于国事,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一个善于谋划,一个善于决断,缺一不可。
正如史书中记载:《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房谋杜断的近义词……天作之合。房谋杜断主要是用于形容合作,但是找一个形容情人之间契合度的词来作近义词,有点接受不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我觉得他俩很有缘,除了房谋杜断,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他俩的儿子都参与了叛乱啊,都让自己的父亲蒙羞。一世英名,却都有坑爹的儿子,让自己的名声要加一点黑色。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这个儿子的所谓谋反是“审”出来的,房遗爱的老婆高阳公主骄恣成性。高宗继位后,她想自己老公承袭房遗直的公爵爵位,就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不知是讲房遗直调戏她还是不尊重她)。高宗还真当回事,让舅舅长孙无忌鞠审此案,这一下子不得了,竟审出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两人想要谋反的事情。还没谋反,却直接被查出要谋反的事情,胎死腹中。
杜如晦的儿子——杜荷,娶唐太宗之女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贞观十七年杜荷与李元昌、赵节、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杜荷对太子说:天文有变,当速发以应之,殿下但称暴疾危笃,主上必亲临视,因是可以得志。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杜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因谋反罪被斩首,公主改嫁薛瓘。
这两场谋反却都有一样共通性——胎死腹中!还没实施,就失败了,简直是一种缘分。难兄难弟的缘分,之所以想要谋反,要么是有野心,要么是被逼无奈,历史真相如何,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