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名人及人物故事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科普

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

2025-10-07

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

本 名:王粲(177~217)别 称:王侍中字 号:字仲宣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人主要作品:《王侍中集》主要成就: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籍 贯:山阳郡高平县官 职:丞相掾、军谋祭酒、侍中爵 位:关内侯地 位:建安七子之荣 誉:七子之冠冕

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

中文名:曹丕(187~226)别名:魏文帝,曹子桓国籍:三国曹魏民族:汉族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世祖年号:黄初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陵墓:首阳陵

想知道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吗?下面古史亭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我们抛开演义的误区来看,就不难发现,曹丕是一个有才华带吃货与可爱的一个综合体,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从六言诗到七言诗,都经过了数百年亦或者千年的沉淀,而曹丕,则是历史上第一个写出七言诗的人,他的《燕歌行》奠定了七言诗格式。

除此之外,曹丕的诗歌在选材上,也是别具一格,在其他皇帝作诗时,往往把题材定在江山、抱负、百姓身上,而曹丕作为皇帝,则把题材选取在日常中,除此之外,曹丕的《大墙上嵩行》,开拓了后世长篇由来,而他的《典论》是最早的文学与理论结合,蕴含着深层次的讽刺与批评,也算是开拓了后世的文学讽刺。


在文学领域,曹丕是独领风骚,而在吃这个领域,曹丕也算是独领风骚了,根据史料来看,曹丕钟情于水果,特别爱吃葡萄与甘蔗,为了吃,曹丕还曾专门写诏书用来表示葡萄的好吃,在诏书中,曹丕写下了“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要知道,古代诏书基本是通告全国的意思,而曹丕为水果写诏书,总体意思就是葡萄很好吃,我每次看到都流口水。

在文学与吃货的领域,曹丕算是开了先河,而性格方面,曹丕也算是童真,由于曹丕的文学造诣很高,与建安七子王粲交情很深,当初,王粲去世后,曹丕便前来吊唁,一般文人都会在灵堂说一番文学话语,来表达伤痛,而曹丕在简单哭了几声后,便对来宾说王粲生前就酷爱动物,他觉得驴叫声很好听,自己也喜欢叫,如果他也听不到了,我们一起学驴叫来为他送行吧。

于是,好好灵堂追悼,被曹丕硬生生的变成了大型驴叫现场,可爱的一面顿时浮现,相对于曹植与曹丕的才华孰高孰低,都不如曹丕的有趣灵魂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