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谁视为一生知己是谁?是司马懿吗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国籍:三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中文名: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别 名:仲达国 籍:三国曹魏民 族:汉族出生地: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出生日期:公元179年逝世日期:公元251年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主要成就: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屯田水利,灭公孙渊官 职:太尉、太傅谥 号:(文贞)→宣文→宣王→宣皇帝庙 号:高祖封 爵:舞阳侯享 年:73岁葬 处:首阳山
中文名: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别称:荀文若、荀令君字号:字文若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出生日期: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逝世日期: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主要成就:为曹操规划战略方针代表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官职: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封爵:万岁亭侯谥号:敬追赠:太尉典故:荀令留香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古史亭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把谁视为一生知己是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给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留下了非常多可以值得回味的典故和战争。在这将近百年的时间里,群雄逐鹿,各方势力讨伐征战不断,间接的也成就了无数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和谋士。
了解过这段历史或者度过演义的人都知道,很多经典战役都被描写的十分精彩,而在这些战争中,谋士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基本可以说是左右了一场战争的局势。有学者统计研究过,这本书里面的多达400处的计谋斗争,可见在当时一位谋士对统治者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谋士就能够在一场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那就是在选择主君的时候非常的慎重,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三顾茅庐”的典故了。放在我们现在公司用人的角度上来说,那就是双向选择。我有才能,你想聘用我,那反过来我也要看你这个老板和这个公司值不值得让我在这里工作。
演义小说毕竟有些杜撰的成分在里面,要说一个人能影响一个国家或者是历史走向,未免有些太过夸大。但从演义里面我们也能看到人谋的重要性,最核心的就是,整个三国的格局和形成就是从谋士的谋划开始的。
首先就是诸葛亮的智谋了,在刘备第三次到他的住所的时候,他终被刘备感动,并对当今大势进行了分析:曹操势大,无法在短时间在短时间内消灭,同时曹操为人狡诈,也不能够与之为伍。而东吴没有争霸之心,但也恐曹操,因此与东吴结盟是最合适的选择。“之后辅佐刘备也是一步步按照联吴抗曹的路子在走,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东吴的谋士鲁肃也对孙权说过,”曹操势大,我们应该先讨伐黄祖和刘表,然后据长江天险与之抗衡。”这给了孙权很大的启发,也给后来跟刘备的联合埋下了伏笔。
不仅如此,曹孟德一路走来成为最强大的存在,这其中谋士的谋划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汉献帝一路逃亡来到洛阳,这时,他手下的非常重要的一位大臣荀彧就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请回许都,当皇帝回到许都后,曹操继而开始控制皇帝,以此来统治各路诸侯大臣,从而才开始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值得一说的是,荀彧的才华不光光是在权谋上面,在战争上,他也给曹操提供过非常多的帮助。我们都学过的非常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最终曹操能够获得胜利,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他。
当时因为兵力悬殊,曹操跟袁绍周旋两个月后开始支撑不住了想要退兵,当时荀彧并不在曹操身边,但是他得知曹操想退兵后,紧急写了一封加急信件送给曹操,告诉他要坚持下去,因为战争形式已经在慢慢扭转了,并且建议他用奇谋来应对这场仗,这时候退兵会功亏一篑。
正是因为这封信,才坚定了曹操的信心。而结果我们也知道了,当时袁绍身边的一个谋士叫许攸,因为在袁绍身边不得志,从而投靠曹操,并给他出了一个火烧粮草的计谋,最终成功战胜拥有70万大军的袁绍,而在战胜袁绍之后才最终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格局。
从这两个事件我们能够看出,荀彧在曹操的争霸之路的作用不逊于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有所超出。而曹操对他也是非常的重视,尽管最终不得已将他处死,但曹操还是将他视为一生的好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