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一支笔下诞生两个对立的国家 使1100多万人遭殃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对老冤家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出于很多因素的考虑,海内很多人喜欢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其实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孟加拉国,在1947年之前是议和整体,那就是英属印度。真纳和尼赫鲁是印巴两国的创立者,但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尖锐矛盾,最近导致了印巴的分治。两大势力的领导人邀请一位英国人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划分边境,在这个人的笔下,画出了两个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国家,也把1100多万平民变成了难民。

一、印度开始谋求独立,英国被迫给予印度自由

在上世纪30年代,印度开始民族觉醒,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当时希特勒正在积极预备战役,英国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印度。1939年,二战爆发,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大陆。法国战败之后,英国依赖英吉利海峡艰难支撑。随后日本趁各国忙于战役之际,出兵占领东南亚。日军进展很快,在半年之内中国香港、菲律宾、马来亚、苏门答腊、新加坡先后沦陷。日军甚至开始威胁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安全,这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忧心忡忡。印度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可以用于战役,但是印度正在寻求民族独立。最终丘吉尔只得公布:“在战役结束以后的适当时刻,还给印度自由。”随后印度确实全力投入到了战役之中,虽然印度军队的水平不怎么样,但提供了大量的物资。

1945年8月15日,在各大国的夹击之下,日本公布无条件投降。印度等的就是这一天,印度希望英国兑现承诺。1946年,英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到达印度,他们要劝说甘地,希望印度留在英联邦的体系之内。但是甘地毫不动摇,坚持要求印度独立。但是此时的印度内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甘地没有考虑到的。甘地是整个印度的精神领袖,在印度拥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但是他不参与日常政事。在印度政治界两个人非常重要,他们是尼赫鲁和真纳。在英国殖民时期,甘地、尼赫鲁和真纳属于同一战线,都是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寻求国家的独立,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是在确定英国人即将离开之后,真纳和尼赫鲁的权力斗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斗争就逐步融合在了一起。

二、印度宗教和民族问题复杂,最终请英国人划线

印度海内拥有很多宗教,除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还有基督教和佛教等等。这些教派之间的矛盾不是几个人就能调和的,这是世界难题。要命的是各个宗教信奉的民族犬牙交错,他们相互牵扯。尼赫鲁作为国大党的领袖,代表着印度教徒的利益。而真纳是穆斯林联盟的领袖,他代表伊斯兰教徒的权力。二人和两大教派的矛盾愈演愈烈,这让甘地焦虑万分。甘地不希望国家的分裂,他曾经说:“印巴分裂,除非我死!”甘地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曾劝说尼赫鲁把未来国家总理的位置让给真纳,这样就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尼赫鲁虽然十分尊敬甘地,但是在权力的问题上不肯退让半步。在归于两国边境线的划分问题上,真纳和尼赫鲁根本谈不到一起去。最终请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出面,蒙巴顿找了一位对印度历史毫无了解的英国律师雷德克里夫来划定边境线。

雷德克里夫是英国赫赫有名的大律师,他被请到印度划分印巴两国边境线。这位律师对印度的民族、宗教矛盾毫无了解,蒙巴顿告诉克里夫一定要慎重,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一场大厮杀。雷德克里夫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懂得人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但是他身边没有任何的资料,他只有一张印度全图。他完全是依赖自己的想象去一笔笔画出国境线,他格外小心,有可能一笔下去兄弟二人就会身在两国。经过两个月的勾勒,印巴两国的国境线正式出炉。当这份国境线出来了,真纳和尼赫鲁都不满足,他们都感觉对方占了便宜。但是他们已经没有没有了时间,公布独立的时间已经到来,他们也只能认了这条国境线。有一部分印度人看出了这个隐患,他们提出英国人再待一年,暂时不要走。但是他们被视为国家的叛徒,没有人能理解他们。

三、两国开始大厮杀,圣雄甘地被愤青杀害

雷德克里夫离开印度时,印度教与穆斯林的相互攻杀已经开始了,克里夫无法原谅自己,他把那2000英镑的酬劳退给了英国政府。印度成为了他的伤心之地,他后半辈子都在忏悔。此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国,两大领袖、两大宗教、两个国家的矛盾凝结在了一起,最终上演了大厮杀。在这次大动乱中,80多万人被杀,1100多万人沦为了难民。两个本为一体的国家彻底成为了生死大敌,此时的甘地仍旧希望两国保持和平。他再次使用绝食的手段,迫使印度政府把5.5亿美元的资金移交给了巴基斯坦。甘地的苦心很多人不理解(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称甘地为人类良心的代言人),尤其是那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印度建国之后不久,一个激进的印度教徒刺杀了甘地,再次上演了理性与疯狂碰撞的悲剧。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对个人的绑架,这就是最好的体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