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荀林父的历史评价如何?荀林父有儿子吗?

  公元前600年,晋国是晋成公统治时期,晋成公收到了郑国发出的求救信。因为郑国和晋国是盟国,晋成公决定派晋军去帮助郑国。

  攻打郑国的国家是楚国,而且还是楚庄王亲自领兵作战,楚国将士们的士气很高。晋国和楚国曾在晋文公时期有过一场争霸的决战,史称为城濮之战。在城濮之战中,晋国将领先轸以其精彩的军事谋略将楚军打败,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晋文公在和楚成王的争霸中获胜,因此第二个被列入了春秋五霸的队伍中。楚国在争霸中失败了,他们回国吸取了教训,在楚庄王时期,楚国发展迅速,又强盛了起来,于是楚国决定将晋国的盟国郑国拉到自己的怀抱中来。郑国虽然和晋国是盟国,但是国家并不是很强盛,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郑国只能拖一天是一天,等着晋国的援军。

  无奈郑国的援军小伙伴又不会飞,交通不发达,传个消息也要很多天的,等到晋成公派的荀林父将晋军带领到黄河边的时候,人家郑国和楚国已经在坐着吃酒了。没错,荀林父来晚了一步,郑国已经投降于楚,还背弃晋国和楚国签订了盟约。荀林父带着晋国的士兵们在黄河的这边,黄河的那边则是楚庄王和郑国国君。智慧的人都不会选择此时攻打楚军的,究竟人家现在刚收了一个小弟郑国,就算是迎接你晋军的挑战,楚国也会先让郑国的士兵来消耗晋军的力量,最后才发动力量总攻你晋军的。假如这次战役失败了,晋国失去的岂止是霸主的地位,更加是消耗了晋国的有生力量,白白浪费战役资源。可是,最终善战有谋的荀林父还是下令渡过了黄河,这是为何呢?原因就是他的中军副将先彀不听他的命令,擅自带领士兵渡过了黄河。荀林父下令全军渡过黄河以后,军中将领魏锜、赵旃又不听指挥主动去喊战。楚庄王以为此时不是和晋国决战的好时机,但是他的臣子却认为这时机正好,简直就是上天赏给楚国的良机。他看出了晋军将领不合,认为攻打晋军的时候,晋军一定会大乱,很好打败。于是楚庄王发动了对晋军的进攻,和他一起攻打晋军的还有郑国的士兵们。

  荀林父所率领的晋军死的死,逃的逃,简直就是惨败而归。回国以后,荀林父主动请罪,哀求晋成公杀掉自己抵消罪过。晋成公虽然无奈,觉得荀林父是个人才,但是他的确犯了很大的错误,正预备下令的时候被一个臣子劝住了。最后,晋成公不但没有责怪荀林父,还给荀林父官复原职。

  荀林父能够主动承担战败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这次战败是因为很多将领心中有怨,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这样的将领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过错,后来,晋景公统治时期,荀林父率兵攻打郑国,重新将郑国纳入了晋国的怀抱。荀林父觉得自己上一次战争让晋国失去了郑国这个盟友,这一次他就将郑国为晋国重新夺回来。这是荀林父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大胜而归的他不久就选择了退出晋国的政坛。

  急流勇退,也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品格。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在立下大功之后,子孙后代都会受到好处的时候选择了归隐。汉朝的谋圣张良是一位,春秋的荀林父也是一位。荀林父性格坚毅,有错就改,又为晋国攻占了很多的领土,加强了晋国的势力,功劳巨大。他退出晋国政坛以后,他的儿子荀庚则继续了他的爵位以及家族。

  正卿荀林父告老以后,他儿子荀庚代替他成为中行氏的领导人,在晋朝直接被封为下军将。荀庚和荀首叔侄二人在晋朝依靠着范氏,步步高升。他们分别代表的中行氏和智氏就占了六卿中的两卿,权势极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